人住进去配套还没建成
据北京装修网了解,统计显示,到2011年,本市有超过7成的保障房选址在了轨道交通站点附近或者道路规划相对方便的地方。
然而在实际入住后,一些居民还是会发现,小区的配套没建成,家里用的还是临水临电,规划的市政道路没开通。在部分保障房小区,甚至连学校、幼儿园和配套公建都被“甩项”。
对此,市住建委曾发布消息,要求小区内的配套设施和保障房同步交付。也就是说,老百姓收房的时候,小区的配套幼儿园、学校都要建成,商业配套的小超市也要很快开起来。
“政策好是好,执行层面还差一点。要是入住时水电气热都能解决该多好。”上个月刚接到保障房收房通知书的小赵说,小区目前还只能通临水临电。
道路审批开始精简流程
小赵的诉求,解决的根源在小区红线外的配套市政设施。
所谓“红线”,就是指小区用地的边界线。边界线之内的算小区项目,如果是保障房,红线内的住宅、配套设施设备都可以进入“绿色通道”,而小区外的道路、桥梁、水电气热等市政设施,都算“红线外”。
“为了让大家尽快入住,保障房项目本身在加速审批、加速建设,但周边道路不一定能进‘绿色通道’,审批一快一慢,就可能出现入住时新路还没通的现象。”一位参与项目的相关负责人说。
“道路不通和红线外水电管道不通,其实直接相关。这些市政管线大多在市政路下面敷设,需要协调的事儿特多。”上述负责人说,市政路的基础设施走一般审批流程,很难赶得上保障房的审批速度。
针对红线外项目审批速度赶不上“保障房速度”的情况,市发改委开始精简流程。相关负责人说,本市已下放审批权限,由各区发改委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概算。
同时,对于需市政府投资支持的项目,本市将加强资金保障,文件中也分类别明确了项目审批程序、资金支持政策以及资金拨付原则。
国企将挑大梁修路
据北京装修网了解到,这份文件也被称为“3年计划”,一共涉及12个区、297条道路。本市计划以国企为建设主体,推进道路尽快通车。
业内人士测算后发现,“十二五”末期本市供应保障房数量已经覆盖备案家庭数量,在去年年底已经摇号的家庭,按照两年的房屋建设周期计算,即使最晚拿到房子的家庭,也能在收房时赶上家门口的市政路通车。
这297条道路中,有36条道路位于大兴区,分别位于首座御园、团河首创定向安置房和团河西地块棚改安置房周边。大兴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这些道路总长约33公里,涉及总投资约20亿元。
“3年计划”显示,对于保障房项目红线外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主体要是国企。市公联公司、市保障房基础设施公司为市级层面建设主体,各区政府可成立或确定一个区属国有企业作为建设主体,也可委托市级主体作为建设主体。
今年年初,主管部门曾经发文,要求各区在确定保障房项目的同时,编制保障房红线外配套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等,确保项目主体工程与红线外配套市政基础设施同步交付使用。
而“3年计划”相当于又给同步交用上了“双保险”。文件要求,各区政府要切实履行好建设主体责任,把“3年计划”项目列入年度投资计划积极推进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