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当时并不存在家居卖场的概念,人们都要凭票购买家具。随着中国进入市场经济,家居行业也随之繁荣,从最初的展销会,演变到后来的家具城,又发展到集家具、建材、家装等于一体的综合型家居卖场,如今,这些家居卖场又将投向涉及更广泛的大家居甚至是泛家居领域。
家具展销会是卖场前身
“一大早就拿着家具票,按照号码排起长队,等着‘抢’家具。”这样的情景,相信很多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至今仍会记忆犹新。
“那时候,为了买大衣柜,很多人晚上就来排队拿号。”曾经在北京市家具公司任职的于秀苏回忆说,“落地光”是上世纪80年代最典型的现象。家具来多少就能卖掉多少,消费者根本没有挑选的余地。
“当时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家具公司分管多家国营家具厂,并负责这些企业的家具销售。当时,家具公司在北京有十几家门店,分布在前门、西单、西四、骡马市、地安门、王府井、海淀、和平里等地方。
这些家具厂将当天准备出库的产品数量报到家具公司,再由公司统一调拨,派车送往到北京的十余家家具店。“每天家具公司要安排上百车次。”于秀苏说。
“当年,家具展销会是老百姓购买家具的主要场所。”家和家美董事长田耘,时任开隆家具公司总经理,1988年,他所创办的“开隆·生活美·新潮家具展销会”上曾经推出过一款非常受欢迎铜床,“前来购买这款铜床的顾客排成长队,队伍足足有一公里长。”据田耘回忆,当年这款床,一天就卖出了几百套现货,同时还接了几百套订单。
1986年至1993年,这是展销会最兴盛的时期。那时候,北京作为经济、文化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有很多文化、体育展览场所,例如工体、首体、民族文化宫、军事博物馆、国展、农展等。那时,这些展览、展示场所常处于闲置状态。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外地的家具厂商,却找不到经营场所,这也让“在路边卖家具”成了当时一景。于是,一些“精明”的人,便在二者之间搭建起了桥梁,租用展览、展示场地,招揽家具厂商在此展销。
“长期家具展销会是北京家居市场的雏形。”田耘说,家具展销会从最初的10天一届、15天一届,后来发展到半个月、一个月、甚至半年、一年一届。一开始是租用别人的场地,后来就开始有人自己租用固定的场地,家居卖场也就逐渐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家具城登上历史舞台
从1979年操办北京四十中校办木器厂,到1984年下海经商开办建国木器厂,再到1992年变身“倒儿爷”卖家具,最终1995年赵建国将视线投向了家具城。
1995年的一天,赵建国走在五棵松桥东北角,也就是现在五棵松万事达中心附近,“当时离马路边100米有一排门脸房,而门脸房北边则是一大片菜地。”当时,一个念头迅速从赵建国脑海中闪过,“这不就是家具城吗!”从此,集美在这里扎根。当年,集美家居的营业面积3600平方米,门脸只有6米宽。
同样是在1995年,当北京南三环还是一片荒芜的时候,城外诚家居广场董事长刘长河建立起了京城第一个家具城,家具综合卖场这种业态模式从此登上历史舞台。
1997年,北京蓝景丽家大钟寺家居广场开业,凭借地处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这一优越地理位置,长期以来在北京家居卖场领域稳步前行。
1999年,新世纪家居广场在十里河正式运营。事实上,这是时任十里河村支书李华奎“要把十里河打造成京城数一数二的家居建材商业街”构想的第一步。当时,其它村都在热火朝天地创办生产企业,但十里河却选择了办家具建材商业街。
“十里河村人多地少。”据李华奎回忆,当初村里耕田面积只有1200多亩,但全村有1800多户,平均每户还不到八分地。“地少”的现状让李华奎放弃了创办生产企业的念头,“办企业需要占用很多土地,同时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资金回笼的速度却很慢。”正在李华奎思考之时,国家取消了福利分房,于是房地产市场逐渐活跃起来。人们的居住环境得到改善,接下来就是置办新家,看到这一社会形势,李华奎果断决定:要把十里河打造成京城数一数二的家居建材商业街。
事实上,那时候,国字头的企业也瞄准了家居领域。1999年,北京居然之家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已在国内贸易部全国华联商厦联合有限责任公司任职副总经理的汪林朋主动请缨,要求到居然之家任职。当年,居然之家只有北四环一家店,营业面积不足3万平方米,商户不足600家。
在外人看来,汪林朋是被发配到居然之家的。之所以用“发配”,是因为当时的家居建材行业十分落后,生产企业不成规模,流通企业乱象频发。“看到了这样的情况,我当时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让家具建材业变成一个时尚的行业,一个受人尊重的行业。”这是汪林朋刚到居然之家时,给自己铸造的梦想。他希望能令这个行业变得规范。
卖场谋求品牌化发展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树立品牌?借势明星是最事半功倍的方式之一。
1996年,城外诚便斥巨资邀请傅彪成为第一代代言人,以一句“人全到,到哪儿啊?到城外诚!”迅速打开知名度。随着行业进入竞争阶段,城外诚又邀请唐国强作为第二代形象代言人,对外树立城外诚正义、大气的品牌形象。2003年,当行业发展到亟待服务规范的阶段时,城外诚大胆启用当时的劳模明星李素丽为第三任代言人,并通过让其在卖场手把手带徒弟等活动,为城外诚赋予“诚信服务、模范服务”的品牌印象。今年,城外诚再度借势明星营销,以回顾经典演唱会的形式树立品牌新形象。
纵观北京家居卖场,不少企业都选用了明星代言。集美家居曾聘请张铁林为其形象代言人,而从2006年起,居然之家一直以陈宝国为其形象代言人。
除了借势明星,特别策划的事件营销也让一些企业变成了地标性建筑。2000年,崇文物资局参股开办了家和家美家居市场,刚成立的家和家美急需打响品牌,于是在董事长田耘的策动下,家和家美创造了有名的“飞机营销”,这一案例已经成为各知名大学商学院的教学案例。2000年12月26日,在成都举行的中国首次飞机拍卖会上,家和家美竞拍成功了一家俄产大型俄客机图-154,成为轰动国内外的大新闻,家和家美也因此次竞拍声名远播。现在,在十里河,如果有人问:“家和家美怎么走?”那么得到的回答一定是:“飞机旁边。”
除了借势,苦练内功是企业在行业内保持领先的基础。“先行赔付”、“绿色环保”、“同一品牌同一价”、“一个月无理由退换”、“统一收银统一退换货”、“送货安装零延时”、“明码实价”、“三包服务期延至3年”……这些是居然之家向消费者提出的承诺。而“服务”是居然之家十几年在行业内始终保持领先的秘诀之一。
在汪林朋看来,家居行业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领域。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成败取决于消费者的满意度。但事实上,对家居行业来说,最难满足的也正是消费者的愿望。
“其实,痛点是一直存在的。”汪林朋表示,企业会根据相关统计数据,针对一段时期内,爆发最集中的痛点,提出相应的服务承托,改善甚至治愈这一痛点。而这些服务承诺,在服务消费者的同时,也在行业内形成了倒逼机制,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二十年前,家居卖场大多以单纯的家具市场形式出现,2000年前后,建材品类逐步引入,家具城逐渐演变成综合家居卖场。2008年前后,这些综合家居卖场进一步细分、调整品类结构布局,除传统的家具和建材之外,儿童家具、沙发软床、红木家具、欧美家具、办公家具、灯具灯饰、软装配饰等领域逐渐成为细分品类出现在卖场中。
目前,作为北京单体面积组大的家居卖场,城外诚已形成了精品家具馆、家装建材馆、家居饰品馆、欧美国际馆、中式古典馆“五馆并立,五核驱动”格局,今年,“北京市办公家具集团采购基地”花落城外诚,使格局更加丰满。
构建大家居、泛家居体系
除了进一步细分品类,近些年,一些企业也在构建大家居、泛家居体系。
2013年,居然之家进军灯饰行业,投资成立北京居然靓屋灯饰有限公司。2014年,由居然之家一手打造的顶层设计中心也是居然之家“大家居”战略的重要一笔。
2015年,重组集团家装各业务板块,居然装饰以四大业务板块形式呈现,进一步完善了“大家居”战略。而今年打造的居然安康进口食品超市,则意味着居然之家进一步延伸了自己的定位,未来将致力于一切与家相关的业务范畴。
“未来,我将涉足养生产业。”这是此前集美家居董事长赵建国在接受采访时给自己设定的计划。生产者、代理商、流通企业,在家居领域,赵建国已经尝试过三种身份。在赵建国看来,卖场已经是家居领域的最高境界,再无可能超越。再加上由于各种客观原因,集美在家居产业中已经失去了最初抢占的先机。
于是,两年半前,赵建国已经开始为他的新身份悄然布局。红酒、橄榄油、健康水……赵建国看好养生产业,他还将进口更多与养生相关的产品。他说,未来十年,他会在养生产业做得风生水起。
事实上,就连被称为“建材一条街”的十里河也在谋求转变。未来,十里河的发展方向将定格于“文化产业”。用十里河商会总企划李华奎的话说,所有能够传承的都可以称作文化,不仅是家居文化,还可以有茶文化、书画文化等。近两年,佰汇广场、大方国际茶城等文化地标的形成,为十里河商业街注入了新的活力。去年,十里河商业街又将增添新的成员——十里河文化园。它的诞生不仅使十里河商圈完成了由东向西的延伸,也使十里河文化特色更加凸显。(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