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越来越多家装公司和家居品牌在“触网”,是为了圈人圈钱,还是真能便宜又好?线下,曾经买过东西的家居城不断调整或装修,会有什么变化?品牌关店、倒闭、转租的情况时有发生,不会已经交了订金的家具再也没人送货了吧?买了之后的售后服务也没人管了吧?……市场变数将带来什么消费风险?
家具店撤场 找不着了
如果你买家具的那家店“消失”了,想过后果吗?业内人士称,品牌自行调整布局很正常,但对消费者来说,打过交道那个店的生存状况则显得“很重要”。因为,所谓品牌调整将可能带来售后服务的无法兑现。
本周,北京装修网获知一些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家具品牌调整动作不小,其中减少门店是他们今年应对市场“寒流”的首要方向,其中,理想空间、联邦家具和强力家具等已从东四环某家居城撤店。买过产品需要售后维修的消费者只好到其他家居城该品牌店寻求帮助,这着实令消费者为难。对此业内人士称,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家居市场遇冷,导致许多家居品牌不得不通过搬家、撤店,甚至离京等动作“内调”求生。变化将直接影响买家的消费幸福指数,产品质量有问题找谁,售后维修怎么办?上述两品牌在另外一个家居城店的导购称,不同家居城只管自己店内品牌的售后,另外还要看消费者合同上保修期是一年还是三年,过了的话有问题只能和总部联系。
同时近期不断有业内人士透露,部分南方家具将“离京”,其势必带来新一轮关店消失现象。北京装修网借此提醒消费者,近年市场变数不断,消费风险升级,购买时请认清品牌做足功课,避免日后苦恼。
网络低价装修 背后有雷
谁都想来装修市场抢蛋糕,来的人多半举着“互联网”和“便宜”的大旗。伴随小米家装每平方米699元闹得沸沸扬扬,坊间出现两种声音:只要便宜就行,质量环保什么的再说呗!太便宜的恐怕不靠谱,劣质家装可坑人了!业内人士提醒,不管赞同哪一方,一旦出手可就不是玩笑,装修里面的陷阱需要自己躲。
在北京市建筑装饰协会家装年度峰会上,各主流传统家装公司悉数到场,针对网购家装的种种低价诱惑,东易日盛董事长陈辉直言,在没有看到真正落地的方法与策略之前,所有声称便宜又好的口号、噱头都是空谈。消费者需了解,家装拼的是最终的成果,工程质量是否过关、家居空间能否健康环保、是否满足功能需求,这是专业家装多年来修炼的本质问题,若因为图便宜而忽略上述环节,将给生活埋下隐患。
家装该如何利用互联网优势?互联网让装修降价到底有没有可能?北京装修网发现,这些问题暂时没有确切答案。北装协家装年度峰会论坛中业之峰装饰董事长张钧表示,传统家装借力互联网没错,但自身优势是更大的砝码;今朝装饰董事长戴江平表示,装修作为系统工程,线下是重中之重;轻舟装饰董事长陈耕表示,家装触网正处在摸索期,所谓“O2O”在家装领域尚处在线上与线下并未妥善衔接的状态中。
可见,你家装修是否完全依赖互联网,互联网优势如何在家装中起到积极作用,还需拭目以待。
家居城“把关”力度各不同
去哪儿买是个问题
采买家居产品去哪儿?出于安全感,很多消费者选择货品集中的家居城。然而,冷市场令家居市场的格局悄然改变。一边是大张旗鼓开店,一边是灰头土脸关张,消费者开始担心,曾经买过东西的那个家居店会不见了。如何规避购买风险?业内人士建议,选择正规家居城及有实力的品牌,在市场波动期更安全一些。
与此同时,2015年行业淘洗还将继续,品牌竞争中还会面临生死存亡。在北京家居行业协会年度工作报告中发现,协会将在剔除市场不规范行为以及协助品牌提升方面采取行动,一方面为消费者把关,一方面加速行业成长。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晨表示,除了引导品牌从设计、服务、质量方面提升自身竞争力,更重要的是采取行动净化市场,让无需交易、价格混乱等现象逐步减少并消失。
正如前文所述,当某些品牌撑不下去了,家居城还可以为消费者再撑一段,比如居然之家曾经落地多次为消费者解决问题的先行赔付,比如售后三包时间更长等更完善的售后抗风险办法,消费者务必多一个心眼儿,在更踏实的地方下手采买。
“神铺”出现标榜销售
扎堆儿采购需冷静
或许很多人选择网购家居产品,但依然会有很多人选择家居城。但同时,差不多的品牌,差不多的样子,在不同位置不同品牌的家居城,让消费者总是感觉逛起来有点无聊。
如何让消费者更爱逛?在红星美凯龙年度峰会上发现了一些端倪,副总裁王伟表示,家居城的同质化现象,确已达到令人无法忍受的程度,从整体装修到产品组合再到营销策略,太过雷同以至于令消费者麻木。王伟称,面貌必须改变,其中,红星美凯龙将鼓励“神铺”的出现,也就是说,拉动内部品牌的全国各店的自我竞争,以交易额来论高下,销售最好的品牌将获得神铺殊荣,并可得到现金与铺位优选等奖励。以此方法,将同一品牌最好的店面集纳进红星,一方面促进品牌提升,一方面托起真正令消费者追捧的品牌,令红星商场内部格局“与众不同”。
说了这么多,最后,北京装修网还是得提醒你,2015不论家居城还是家居品牌,都会“变数”不断,表面繁华之下很可能暗流涌动。内部调整也好、关店撤离也罢,品牌的出现和消失将成为常态。当你出手采买的时候,请一定谨慎,以免给日后留下烦恼。